康語:武漢怎樣讓寶寶學說話-兒童康復機構
不能融入周邊環境;在適當的年齡沒有出現鸚鵡學舌。一直不出聲、不說話等;喜歡旋轉和排列物品;莫名其妙的發笑或發出一些奇怪的聲音;排斥和抵觸正常學習方法;玩耍方式怪異,有別于正常孩子;動作發展不協調。如走路很奇怪、拿物、指物等表現出奇怪的方式;對疼痛刺激不敏感。

培養孩子觀察能力的基本方法
就以凡凡為例吧,剛開始他是一個比較害羞的孩子,整天不愿說話,不與人交流,更不愛關心身邊其它的人和事,回到屋里也是一聲不吭地坐在床上或玩他自己的玩具,別人叫他,也不看別人一眼,現在的凡凡和以前簡直判若兩人,不管見到什么,就說什么或要什么,嘴巴不停地在說,只要有小朋友,就和他們不停地在鬧(玩耍)。許多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他早已看到了或指給老師看,當老師在給他臨摹圖畫時,不管多么復雜的,只要我少畫一點,他也能看得出來,必須和愿來一模一樣,這些都建立在孩子觀察能力提高的基礎上。下面就說一些我平時的做法吧!
方法是孩子看見什么,聽見什么,觸摸什么就應告訴他什么,用簡短、清晰的語言說那事物的名稱。例如認各種玩具、水果、小動物等,從孩子感興趣的事物開始,使他認識的東西越多越好。只要能引起孩子的注意,衣食住行、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日月星辰、磚瓦沙石。及至生老病死都應當教,使他們認識的事物越來越多,想象越來越豐富,好奇心和求知欲越來越強。
在培養孩子觀察力時,老師(或父母)應注意多提問題,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去觀察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方面,使孩子的觀察力得到充分地發展。
兒童的觀察力主要是靠后天的培養和訓練逐漸萌發的,故根據兒童的條件,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他們進行生動有趣的觀察活動,是發展觀察力的有效途徑。為了促使小兒不斷擴大觀察事物的范圍和深度,首先要培養兒童觀察的濃厚興趣,即老師應為孩子尋找能使之好奇的事物進行觀察,或孩子對某一件事迷惑不解的時候,給予耐心解釋,深入引導,細心觀察。從好奇開始,引導幼兒觀察他們最喜歡的東西,這樣孩子會自然對這些現象的觀察發生興趣。
其次,要注意掌握觀察事物的方法。觀察事物應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由局部到整體,由表及里,采用多種方法,對某物體先觀察其外形,再觀察它的主要特征,然后比較幾個相似的事物,了解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最后觀察某些簡單事物的關系。
第三,要引導孩子的思考,觀察的目的是正確地認識事物,只有將觀察的各種現象有機地聯系起來,經過思考加工,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的觀察力逐漸敏銳起來,知識不斷豐富。
最后,老師應盡可能地為孩子創造豐富多彩的環境,為他們提供生動有趣的觀察條件。時常帶他們去公園和看動物等,隨時指導他們有意地去觀察事物,久而久之,就能使他們養成觀察的興趣和習慣。另外,孩子的觀察興趣與其年齡有很大關系,故要精心設計選擇觀察對象,一定要注意觀察的年齡適應性。只在這樣,才能根據目的和計劃進行觀察。

寶寶摳鼻惹麻煩
4歲的點點,近半年來經常出現不明原因的鼻出血,媽媽以為是點點的“沙鼻子”在作怪,也就沒有太再意。直到這兩天,點點鼻子出血不止,用衛生棉怎么都塞不住,媽媽才慌了神,趕緊帶著點點到省婦幼醫院。耳鼻喉科湯德政副主任醫師見點點面色蒼白,建議查查血,結果顯示中度貧血,需要住院治療,這讓點點媽媽后悔不迭。
鼻子是人體最脆弱,也最容易出血的部位,寶寶的鼻子尤其如此,有時輕微的外傷也可引起大出血。引起寶寶鼻出血的原因很復雜,80%以上都是“黎氏區”(雙側鼻唇溝至下頦部)出血,常常是寶寶用手摳出來的。血小板減少、凝血機制下降等血液病、風濕性心臟病、維生素C、K缺乏也都會引起寶寶鼻子出血。一旦沒有及時治療,長期出血會使寶寶的面色失去紅潤,引起貧血,甚至帶來更為嚴重的后果。
寶寶鼻出血的緊急處理
立即采用“指壓法”止血。用手指壓迫兩側鼻翼及上方軟骨組織,使兩側鼻翼緊貼鼻中膈,壓5-10分鐘后輕輕放開,此時出血大多可以止住。家中如有麻黃素、腎上腺素,可以滴在消毒棉球上塞入鼻腔,再用手指加壓,止血效果會更好。用涼水輕拍孩子的后頸窩、額頭,或用冰塊濕敷,也有一定止血效果。如果出血仍然不止,應迅速到醫院就診。

稍后會有專業老師給您回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