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啟音
兒童孤獨癥(自閉癥)、發育遲緩、學習障礙、
社交障礙、注意力缺陷、語言障礙、運動障礙的兒童等
快速咨詢
每個孩子開始說話的時間因個體差異不完全相同,大約相差4-6個月的正常范圍。假如超過這個時限仍不會說話(比如1歲8個月的孩子不會發爸爸、媽媽等單音節),就應該去醫院請專業醫師檢查一下是否存在語言發育遲緩或遲滯。
引起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大致分為以下2類:
1、 疾病因素:如胎兒期缺氧、子宮內感染、出生時重度窒息、大腦發育不全、大腦損傷、智力低下、孤獨癥、聽力障礙、先天遺傳性或代謝性疾病等都可引起說話遲緩。
2、環境因素:家庭成員中多種語言(各種方言)教育孩子, 或稱呼孩子名字多樣,如寶寶、崽崽、學名等,造成輸入語言信息混亂,不利于小兒語言正常發育。另外,帶養者缺乏對小兒語言刺激的意識,只注意孩子吃飽睡好,而忽視了經常與孩子在一起的語言交流,使孩子長期生活在寂寞的環境里,影響了小兒語言正常發育。
語言是社會交往的重要工具,亦是兒童智力結構重要組成部分。兒童語言發育是有關鍵期的,一旦過了關鍵期,語言和智力的損害將無法逆轉。因此,無論孩子語言問題是由何種因素所致,均應及時進行檢查矯治。
兒童孤獨癥(自閉癥)、發育遲緩、學習障礙、
社交障礙、注意力缺陷、語言障礙、運動障礙的兒童等
快速咨詢
發音
發音訓練軟件
感知覺
感知覺訓練工具
發音矯正
發音矯正訓練工具
唇舌
唇舌訓練及喂食工具
下顎骨
下顎骨訓練工具
失用癥
失用癥訓練工具
氣息
氣息訓練工具
教學對象:自閉癥譜系、發育遲緩等存在社交發展障礙,需要進行干預訓練的2-6周歲兒童
課程模式:30分鐘一對一/一對二。科學原理:應用行為分析學
課程內容: 通過各種游戲的介入來提升兒童的表達動機,用情景的設置來提高兒童的主動表達,社交互動的能力
教學對象:自閉癥譜系、發育遲緩等存在認知發展障礙,需要進行干預訓練的2-6周歲兒童。
課程模式:30分鐘一對一。科學原理:應用行為分析學
課程內容:前備技能、語言理解、邏輯概念、詞匯運用、句型表達、語言組織六大目標,分三個階段訓練提升兒童的命名能力、聽者技能、語言組織及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對象:自閉癥譜系、發育遲緩等存在感覺統合失調障礙,大、小肌肉發展不足,需要進行干預訓練的2-6周歲兒童
課程模式:30分鐘一對一。教學原理:大腦神經科學
課程內容:通過63種感統訓練器具改善兒童5大感覺失調問題,提升兒童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身體協調、手眼協調等身體動作技能等,促進孩子身體及大腦神經全面發展。
教學對象:自閉癥譜系、發育遲緩等存在口肌及構音發展障礙,需要進行干預訓練的2-6周歲兒童
課程模式:30分鐘一對一。教學原理:言語聽覺科學、口部運動治療學
課程內容:①下頜、唇、舌口部運動功能訓練
②氣息訓練③20組音系開發
日常生活中
我們總聽到有家長抱怨“寶寶不愛吃飯”
似乎問題就出在寶寶身上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1,零食吃太多
孩子一天到晚零食不斷,到飯點時肚子不餓,自然不會好好吃飯。
2,進食不規律
孩子飲食不規律,吃飯時間不固定,胃腸消化規律被打亂,吃飯時自然就沒胃口。
3,飯菜不合口
家長沒在寶寶的餐飲上面花心思,做出的飯菜單調不可口,寶寶沒有食欲。
4,就餐環境差
進餐的環境嘈雜,吃飯時玩玩具看電視,或者家長逗弄、訓斥,使寶寶不能專心進食。
5,脾胃受損
家長總是要求孩子把飯吃完,吃不完時就“硬塞”,這樣會讓孩子對吃飯反感,而且長期塞飯也會導致孩子脾胃受損。
6,身體不適
有時孩子不想吃飯,可能是身體不適,這時需要帶孩子去醫院就醫。
想從根源上解決寶寶不愛吃飯的問題,就必須讓寶寶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家長也需要在細節上花些心思。
1,飯前不吃零食
吃飯前不要讓孩子吃零食,特別是高熱量的食品。
2,選購可愛餐具
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選購可愛的餐具,這樣可以激發孩子吃飯的興趣。
3,菜品豐富漂亮
家長做飯時要多花些心思,將飯菜做得既可口又好看,小朋友才會有好胃口。
4,固定吃飯時間
吃飯的時間要規律,也要跟孩子規定進餐時間,如果超時了就沒有飯吃,之后餓了也沒有吃的。
5,營造進餐氛圍
吃飯時全家人坐在餐桌上進餐,不要做與吃飯無關的事。
6,不要責罵孩子
如果孩子不想吃飯,家長不要責罵,也不要硬逼著他吃。可以跟他講好規矩,等稍晚點肚子餓了再吃。
7,關心孩子成長
如果孩子長時間不愛吃飯,而且發育遲緩,家長應該帶孩子及時就醫。
-今日互動-
熊娃不愛吃飯怎么辦?
各位熊媽熊爸在生活中
都是怎么解決的呢?
兒童孤獨癥(自閉癥)、發育遲緩、學習障礙、
社交障礙、注意力缺陷、語言障礙、運動障礙的兒童等
快速咨詢
稍后會有專業老師給您回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