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管教學校
秉承“人性化”“完全透明化”的教學管理
一家專門針對問題青少年心理教育、行為教育及文化教育的專門機構
快速咨詢有個是非不分的媽媽,難怪孩子會叛逆!如果你也是這樣的媽媽,那就趕緊改改吧,別誤了自己的孩子!
昨天傍晚,芳姨來到店里,問我媽有沒有見到她的孫子。我媽關心地問她出了什么事。她就和我媽聊了起來。
原來,她上小學五年級的孫子越來越不聽話了,經常放學后很晚才回家。
這天,她見孫子這么晚了還沒回來,擔心他出事,就出來尋找。
芳姨一直在訴苦,她說自己搞不明白孫子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我在旁邊靜靜地聽她們的談話。當聽到芳姨說起關于她指責孫子的一段話中,我基本上明白了她孫子發生改變的原因。
她曾經這么指責孫子:“你有什么事為什么不跟你媽媽說啊?”
芳姨的孫子回答道:“無論我是對是錯,媽媽都罵我。”
這就是問題的所在了。有個是非不分的媽媽,難怪孩子會叛逆。
而且她還忽視孩子的感受和小題大做。
做媽媽的如果長期這樣做的話,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傷害呢?下面我將談談我的看法。
1、不分對錯,難以培養孩子正確的是非觀。
從芳姨和孫子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發現這位媽媽是不合格的。她是非不分,無論孩子是對是錯都會罵他。
我相信身為家長應該不會對事情缺乏基本的判斷能力。可她對待孩子向她傾訴問題的反應,卻讓人覺得她沒有正確的是非觀。
長期以往,孩子的判斷能力就會出現問題。他會分不清事情的對錯。
小孩子本來就對事情缺乏判斷能力,很多事情的好壞對錯,需要家長來明確告訴他。
作為一個媽媽,在這件事上竟如此糊涂。她不明白這樣做的嚴重后果。不分對錯是無法培養孩子正確的是非觀的。
2、忽視孩子感受,無法給孩子安全感和歸屬感。
孩子跟媽媽講事情,結果每次換來的都是一頓罵。這樣做除了無法培養孩子正確的是非觀外,連孩子的感受也被忽視了。
孩子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說給媽媽聽,無非是想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
當他的感受被經常忽視時,就會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他會感到很無助。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定義,叫做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是指因為重復的失敗或懲罰而形成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
孩子經常和媽媽溝通失敗,而且還會得到罵的懲罰。所以長時間如此,孩子自然會產生習得性無助。
3、小題大做,會消耗孩子的抗壓能力。
另外,孩子對不對都要挨罵,媽媽的這種行為也是小題大做的典型。
要知道小孩子的抗壓能力是很弱的。經常這樣做的話,會消耗孩子本就脆弱的抗壓能力。
正是因為不堪忍受媽媽的這種行為,孩子才會選擇用晚回家的方式來逃避。
芳姨想不通孫子為什么會慢慢變得叛逆。其實如果她能好好想想和孫子的那段對話,她就會明白一切了。
寫在最后:
做父母的一定要有正確的是非觀,這樣才能教出有辨別是非能力的孩子。
千萬別忽視孩子的感受,家長的關愛能給孩子提供安全感和歸屬感。
切忌小題大做,孩子的抗壓能力經不起消耗。
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和孩子有正常的情感交流。
您的孩子是否對學習不感興趣,看見書本就打瞌睡呢?
您與孩子的關系很緊張,總是容易吵架,孩子情緒不穩定?
您的孩子是否整天沉迷于電子產品無法自拔,管教不了?
您的孩子是否沒有什么朋友,人際關系比較差一些呢?
叛逆成為青春期孩子發泄不良情緒的一個途徑,青春期的孩子如此敏感、情緒多變,如果他們把這些不良情緒全都掩飾起來,不叛逆、不發泄、不吐露,那么孩子的內心必然會堆積起大量的負能量,叛逆是孩子疏導不良情緒、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種重要方式,叛逆是對人際關系調整的一種適應。叛逆其實是孩子適應人際關系調整、成長為獨立個體的一種方式,進入青春期,孩子開始疏離父母,更多地與同伴相處,這種人際關系的調整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叛逆是一個好的開始,但好的開始并不意味著好的結束,叛逆對孩子的發展有利,不意味著家長可以對孩子的叛逆放任自流,只有家長處理得當,孩子才能順利度過青春叛逆期,才能在叛逆中成長。
有些孩子從不違抗父母的意愿,但是不反抗,并不意味著沒有矛盾,他們只是把矛盾埋藏在心里,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他們會越來越渴望自己做主,不顧一切地反抗父母,從而產生激烈的沖突,遇到與孩子相關的事情時要和孩子商量,千萬不要代替孩子做決定,父母應給孩子寬松、自由的發展空間,要經常和孩子討論對各種事情的看法,肯定孩子的努力,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扮演全能角色...
孩子進入青春期,無論是在生理或是心理方面都會有變化發生,面對這些變化有些父母會措手不及。孩子的叛逆,孩子的小秘密讓父母很是苦惱。那么。青春期的孩子應該怎么教育呢?
在孩子還沒有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我就聽周圍的親友說,孩子進入青春期后會有強烈的逆反心理,不僅極難溝通,更處處與家長作對,讓人不勝煩惱。就在我思索著怎么面對孩子的成長時,兒子已經上了初二,個頭一下子躥了起來,臉上也長滿了青春痘,青春期不可抑制地來了。我只好倉促應戰,與孩子的青春期“過招”。在這個過程中,我與之“斗智斗勇”,不斷修正我的教育方式,終于讓青春期不再煩惱。
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長應該學會一些應對方式,抓住肯定、調整和對癥下藥這三個關鍵詞,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長的表現,當家長遇到孩子叛逆、不聽話、不配合、不溝通時,不要認為孩子叛逆是對自己威嚴的挑戰,而要承認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認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發展的結果,是他們成長的表現,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是好的開始。家長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不守規矩,對孩子勇于自我探索的表現要加以肯定,得到父母的認可之后,孩子可能就不會那么叛逆了,起碼程度不會更深,以叛逆為契機及時調整教養角色和教養方式,叛逆意味著孩子長大了,家長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養角色,應該從起主導作用的教育者轉變成陪伴孩子成長的陪伴者。
您的孩子是否對學習不感興趣,看見書本就打瞌睡呢?
您與孩子的關系很緊張,總是容易吵架,孩子情緒不穩定?
您的孩子是否整天沉迷于電子產品無法自拔,管教不了?
您的孩子是否沒有什么朋友,人際關系比較差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