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譽教育:北京藝考文化課輔導,找好老師,來京譽-京譽教育藝考文化課
父母面對兒童節來臨 如何讓孩子真正感受快樂
兒童最喜歡的就是兒童節的到來,是他們自己節目,可以要很多自己想要的東西,穿漂亮的衣服和喜歡的節目。家長知道這樣的話,自己家的寶貝會很高興,盡量的滿足,家長會認為孩子的高興是建立在物質享受的基礎上。到了六一兒童節,家長、學校又開始為怎樣能給孩子過好兒童節費盡心思了。可家長們真的了解孩子嗎?在屬于孩子的節日,如何讓孩子真正感受快樂?
功利的兒童節?
用“兒童本位”去思考
事件:日前,湖南沅江市有一名小學生給沅江市教育局局長寫了一封信。信中“吐槽”為了在“六一”競賽中獲得好名次,老師幾乎每天都安排學生排練節目,“‘六一’兒童節本來就是我們的節日,現在卻變成了大人們的工具,我們只盼望著兒童節快點過去,真的,快點過去,明年最好不要再過了。”
析:“所謂的隆重、體面,這是成人世界的評價標準。兒童節應該尊重孩子,不應該用成人的眼光來要求和評判。”
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康麗穎教授認為,如果將孩子的節日“異化”為討某些領導歡心,那就背離了節日的本質,也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負面的影響。
解: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孫云曉多年來一直在呼吁希望兒童節成為兒童真正的狂歡節,他認為過兒童節要改變以往開會、演出這種成人過節的套路,應該以兒童為本位,多聽取兒童的意見,多問問孩子想要什么。
在北京李躍兒芭學園,記者看到,“六一”的慶祝方式是家長自編自演戲劇給孩子們看。該園培訓部主任張瑋介紹:“舉辦‘家長戲劇節’不僅能聯系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也能寓教于樂。”
物質的兒童節?
關注孩子的精神世界
事件:“我想要一個IPad,我們班小美她爸爸就送了她一個,我也想玩。”正在上幼兒園的聰聰向媽媽要起了“六一”兒童節的禮物。如今,孩子們兒童節想得到的禮物越來越“高級”,從洋娃娃、小汽車到IPad,父母們也愿意“下血本”,滿足孩子的愿望,甚至還有家長直接塞給孩子錢,要他們自己去買想要的禮物。
析:如何在節日中,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物質觀,這是許多家長的困惑。孫云曉解釋,許多家長并不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滋養,這是再多的物質也無法替代的。
“習慣于用物質表達感情,與家長們習慣了用成人世界的法則去對待孩子有關,也與家長敷衍的態度有關。”譚雪明說。
解:避免兒童節變得過于物質,譚雪明建議,一本書、一個籃球,只要是孩子成長中真正需要的就是最好的。與孩子們共同動手,畫一幅畫、做一個泥塑,一起做一次大掃除,都是有益的節日禮物。
孤獨的兒童節?
父母是兒童節最好的禮物
事件:“爸爸、媽媽能不能一起陪我,按我的想法玩一天?”吉林市的小學生龍龍在兒童節之前許下了這樣的愿望。龍龍的父母都在醫院工作,平時工作都很忙,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時間都不多,更不用說出去玩了。
析:緊張的工作節奏讓家長們無暇沉下心來思考,到底應該怎樣愛孩子。“許多家長急著去為了孩子的未來而努力,努力賺錢,努力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卻忘了在當下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懷抱。”譚雪明說。
解:“父母是兒童節最好的禮物,家長們可以給孩子寫一封信、錄一段話,或者是給孩子親手制作一個小禮物,拉近與孩子之間心與心的距離。”康麗穎建議。
孫云曉建議,在“六一”兒童節也給父母放一天假,給予父母更多的機會,陪伴孩子。他說,“這在國際上是有先例的,希望通過制度的改變,讓兒童節當天,孩子們不再孤獨。”
希望此貼能夠帶給家長重新對六一兒童節的認識,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一位就知道滿足物質方面要求的家長,從來就不知道怎么去關心和關愛他們。兒童最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精神。京譽教育一對一輔導可以引導家長去改變觀念,探討兒童的心靈深處的世界。

稍后會有專業老師給您回電